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法奥热点

中国中东部出现入秋以来首次大范围PM2.5污染过程 专家析污染成因

 发布日期:2021/10/26 9:55:20  浏览次数:

中新社北京10月25日电 (记者 阮煜琳)中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今年入秋以来首次大范围细颗粒物(PM2.5)污染过程,截至10月25日13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共有36个城市出现PM2.5污染。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密切跟踪本次污染过程并解读污染成因。

进入10月下旬,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增大,10月21日白天,山东西部、河南北部PM2.5浓度率先超过每立方米75微克。22日上午,污染形势加剧,山东西部、河南中北部、安徽北部、江苏大部PM2.5浓度达每立方米75微克以上。24日至25日上午,污染范围进一步扩大至京津冀地区和辽宁西部。

专家指出,这是今年入秋以来,全国重点区域出现的首次大范围PM2.5污染过程,目前总体为轻至中度污染,局地出现短时重度污染。

监测显示,截至10月25日13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共有36个城市出现PM2.5污染,10月25日12时,廊坊PM2.5小时浓度峰值为每立方米174微克。25日11时,北京市PM2.5浓度升至每立方米115微克。

分析污染成因,专家指出,首先,重点区域污染物排放量大,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中南部和长三角地区北部尤为突出。近年来全国和重点区域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大气污染治理措施,二氧化硫(SO2)、一次颗粒物等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空气质量明显好转。

“但污染物排放仍居高位,遭遇近几日的不利气象条件,就容易形成区域性污染过程”,专家说,研究结果显示,当前重点区域污染物排放量仍然居于高位,除SO2以外的各项主要污染物仍远超环境容量。

其次,不利气象条件造成污染物持续累积,偏南风作用下的污染传输进一步抬升PM2.5浓度。21日起,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中南部、长三角中北部地区总体处于均压场控制,水平扩散能力差;从北京到郑州均出现贴地逆温,污染物垂直扩散也受到抑制,容易造成污染累积。

第三,NO2浓度上升明显并向硝酸盐转化,造成PM2.5浓度快速上升。在近期扩散条件不利情况下,全国中东部地区NO2浓度上升明显。因此,区域内机动车、工业排放的氮氧化物(NOx)向硝酸盐的二次转化是导致PM2.5污染的主要原因。

第四,受区域传输影响,偏南风作用下,京津冀和辽宁中西部PM2.5浓度快速上升。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预计,26日白天至27日上午,受西北冷空气过程影响,京津冀及周边区域中北部污染形势预计将得到显著改善。

专家建议,当前,中国重点区域的空气质量仍未摆脱对气象条件的依赖,秋冬季容易出现污染过程。下一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需要持续深化各项常态化和临时性减排措施,在遭遇不利气象条件时尽可能减缓污染积累速率、降低污染峰值。


相关资讯

  • 司法部副部长答封面新闻:去年全国律师办理94万多件法律援助案件

    封面新闻记者 代睿  9月24日,国新办举行司法行政服务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闻发布会。司法部副部长熊选国在发布会上回答封面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司法部鼓励律师积极参与公益法律服务,2020年全国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94万多件,为人民群众免费提供公益法律服务超过了110万…

    2021/9/25 20:05:51